资讯中心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资讯中心  学工动态

【社会实践】我们在行动,一路温暖同行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8-08-20

  天空泛起一层鱼肚白,身着蓝衣的人儿已整装待发,心中早已有对救助管理站的想象,慕而往之,以短暂时光,于基层服务之中察人间温情,观救助变迁。

夏日救助,你我同行

繁华的商厦,热闹的街巷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孤苦伶仃,生活无着,或因身体残疾丧失自主生活能力,或因精神障碍被家人抛弃,或因智力障碍忘记归家之路。无处可依,他们以天为盖地为庐,忍夏季酷暑、冬季严寒;无以为生,他们沿街乞讨,饱受冷眼。过去,我们伸出援手,只是施以微薄钱财,而今夏,我们领悟到救助的真正含义。在救助管理站的五天,我悟得,唯有国家的救助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需要救济之人的困难。数以万计的人在救助管理站获得帮助,或获得返乡车票,返还故乡,享受低保,或被送至托养机构、福利院,再也无需流浪……

在救助管理站实践的第一天,实践团济南分队队长张若楠和我,跟随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主任张华伟,乘救助巡回车,根据热心市民的线索,将一名流浪聋哑老人接至救助管理站。走进老人的栖身之所,我们的心如同灌了铅一般。即将拆除的破屋,无门无窗,映入眼帘的是破烂的被褥和捡拾而得的瓶瓶罐罐,很难想象老人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生存。而当张主任给老人穿上干净拖鞋与背心的那一刻,所有人都如释重负,以这一瞬间为分界,自此,老人的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联合公安部门为他寻找家人,即使寻而不得也会将老人送至养老院托养,老人再也不必拖着病躯捡拾垃圾,再也不必孤独地在街巷游荡。

寻访调研,不思疲倦

怀着调研改革开放以来救助制度变迁的热忱,我们调研大街小巷,虽然被拒绝是常见之事,但我们却依旧满怀热情。当得知大多数人对改革开放以来救助制度变迁很大深信不疑之时,我们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。对于市民们的意见,我们更是耐心倾听。沉甸甸的750份调查问卷,每一份都含义深刻,或是一份对救助制度的肯定,或是一份对救助制度继续完善的希冀。

在妇女、儿童救助保护中心,我们采访到中心主任陈晓黎。采访中,我们清除了许多关于救助制度的知识盲点,对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的制度转变有了深入了解。从对“三无人员”的强制收容遣送到今天的自愿接受救助,“以人为本”这一原则得以突出体现,“人权”越来越受重视,制度越来越趋于人性化,越来越多的人获益于国家的救助制度。

理性援助,让爱启航

得知许多人不愿接受救助管理站的救助,我们感到深深的不解与担忧。但获悉原因后,我们又不由得陷入无奈。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纵容了乞讨行为,乞讨者在钱财的援助下,不愿意再归乡自食其力,也不愿接受仅能保障基本生活的救助。我们衷心希望,社会爱心人士不要盲目献出爱心,施以微薄的钱财,救得了一时却救不了一世。下次,再次遇到无处可依的流浪乞讨者,请拨打当地救助管理站的热线,这才是根本之策。

救助制度始终在完善的路上,更多人获益于救助制度的未来可期。我们携手,让爱启航,让温暖与我们同行。(撰稿:赵羿 “温暖同行”社会实践团)


联系我们

电话:0533-2782071

地址: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太阳集团所有的官方入口8号教学楼

邮箱:languages@163.com

友情链接

  • 抖音号

  • 微信公众号

suncitygroup太阳新城所有的官方入口|UCL 版权所有@2023